送春古诗词鉴赏格式怎么样?( 二 )


⑧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 。而这首词便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 。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赏析/鉴赏
“怅望送春杯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繁叶盛的春日虽好,然而它终会远去,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伤春之情比酒更浓郁,千回百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 。“渐老”,谓逐渐衰老,语调悲哀沧桑 。“逢春”,忽一喜,词情上扬 。“能几回”,情绪再次跌落,由扬而抑,更显悲怆,人已衰老,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几个春天 。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法缠绵而苍老,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 。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作者所处之时节恰是盛春,繁花似锦,故日“花满” 。楚城,正是作者贬谪之地--黄州 。词人流离飘零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 。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 。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 。“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 。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 。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 。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 。这里虽然只取原诗下旬,实际上句诗意亦隐含其中 。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 。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 。一个“断”字形象地描绘了其望乡情切的心态 。词人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同宴的伙伴们谁能领会这份情怀 。“独”字突出了词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
“景物登临习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原诗两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闲”字,苏轼取其诗意,化为己用,意蕴颇深 。只因此时了无官职,一身轻闲,悠然从容中登台眺望,才能将这春日的美景尽收眼底 。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 。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 。结句为全词点睛之笔 。功业不可建 。故土无法还 。两种相思,一种愁绪,纠结在一起,令词人辗转反侧,心如寒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