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七 )


三、拓展练习
导言:
师: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难免遇到危险,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沉着冷静,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救自己,要学会自救 。
1、讲述断臂自救的故事 。
2、出示游泳溺水自救的常识,让学生自己读 。
思维角度的转换让学生由救人的意识转成自救,这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所学中得到另一种生成 。
四、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只是我们了解到他的性格的一个方面,要想更好的了解他,课后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司马光教子俭朴》、司马光简介,《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等文章,而后写上一句话的司马光 。
课后的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司马光,由面到点,引导学生丰富司马光的人物个性 。
附:《断臂自救的故事》
拉斯顿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本年一季度最出色的人材 。他自己的和关于他的事迹的网站在短短3天就被点击近百万次 。从生存的勇气到断臂自救的方式,他给人类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2003年4月25日,一向爱好登山探险的美国阿斯彭市27岁的青年亚伦.拉斯顿一个人来到犹他州蓝约翰峡谷登山 。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东南部,风景绝美但人迹罕至 。
拉斯顿在攀过一道3英尺宽的狭缝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 。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 。巨石摇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将拉斯顿的右手和前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 。忍着钻心的剧痛,拉斯顿使劲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将手臂抽出来,然而石头仿佛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在做了无数次次努力之后,精皮力竭的拉斯顿终于知道.单凭自己一人绝不可能推动巨石.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 。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别说是人,就连鸟也没见飞过一只,他就这样吊在悬崖上 。没有事物,拉斯顿每天只能喝水,到了4月29日,壶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 。
5月1日早晨,饥肠辘辘、浑身无力的拉斯顿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过偏僻,即使有人知道他失踪报譬,救援人员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地方 。
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想活命的话只能靠自己了 。拉斯顿心里清楚,把自己从巨石下解放出来的惟一办法就是断臂 。而除了筒单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外科自救 。
拉斯顿清理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一把8厘摩长的折叠刀和一个急救包,没有麻醉剂,没有止痛片.没有止血药,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不过拉斯顿已经别无选择了 。
由于稻子过钝,在难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中,拉斯顿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挠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