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设计( 四 )


一天,小蚂蚁们听到了蒲公英妈妈的叫声,他们看到有条大青虫正在咬她的叶子呢 。小蚂蚁们向大青虫发起进攻 。大青虫又痒又疼,掉下来死去了 。蒲公英妈妈感动极了 。
蒲公英妈妈的黄花谢了,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她告诉小蚂蚁们:这就是我的娃娃们 。你们赶快爬上绒球,一人抱住一把小伞 。小蚂蚁们急忙爬了上去 。这时一阵大风刮来,小伞带着小蚂蚁飞呀飞呀,又飞到了小河对面,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
小伞在小蚂蚁的家园里生根发芽,这下小蚂蚁和蒲公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

《蒲公英》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
(这篇优美的散文运用了形象而易于幼儿理解的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质朴的情感,优美又富于生命的活力,易使幼儿增添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作品篇稽镀小,易于幼儿朗诵;结构层次清楚分明,易于幼儿仿编 。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学习其中的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创造性地运用作品中的句式和结构是文学活动的要求,该活动的目标更是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 。)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
2.录音机、配乐散文磁带;水彩笔、油画棒、白纸若干 。
(欣赏散文之前,让幼儿积累一些对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的感性认识,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散文 。)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引出散文的名字 。
2.幼儿听录音一遍,教师提问: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你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什么地方有趣?、
(引起幼儿对欣赏散文的兴趣,可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蒲公英的认识 。学习就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新旧经验的结合 。幼儿听过第一遍散文后,只要求他们谈谈自已的初步感受 。)
3.教师朗诵一遍散文,事先要求幼儿注意倾听,找一找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 。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帮助幼儿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要轻”一句)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帮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可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出来)
(第二遍欣赏前需要要求幼儿专心倾听,认真思考 。可以让幼儿用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口头表述、动作表演,特别是形容词和描述动作的词汇,让幼儿了解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