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经验总结( 二 )


2.课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有主动获得和被动接受之分 。学生主动获得的知识是在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各方面潜能的基础上获得的,在获得这些知识的时候,由于大脑受到更多、更全面
的刺激,知识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能够长期保持 。而被动接受知识时,大脑受到的刺激单一,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得到的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是暂时的,不能长期保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就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离了各自的角色,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和师生收集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在零散的资料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主动获得知识 。
3.课后努力践行,发挥主体地位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知识要靠运用才能创造价值 。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 。同时,学生把在思想品德课中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能够使知识得到延伸,能够进一步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人格,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
三、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范本 。传统教育方式主张教师“深钻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出现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不能真正消化教师所讲的知识 。传统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新教材打破了教材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禁锢,在教学资源选择和内容安排上作了较大的改革 。新教材大胆地选取了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问题作为主要素材,设计了实践、探究等环节,为教师
教学方法的灵活设计创造了条件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再结合其它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既要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应是教师传授学生的单一过程,而应是师生利用教材互动、探究获得知识的多向过程 。
四、挖掘时政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现实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表现得更为明显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师生要时时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身边发生的典型事情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同时发动学生事先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包括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 。课堂上,教师再合理运用这些鲜活的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师利用学生收集的信息,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