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9)


在学习过程中 , 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 , 给予引导和点拨 。
这样 , 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 , 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 , 形成小组意见 , 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
2、讨论后 , 分组汇报结果 , 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 , 老师相机引导、归纳或组织评价 。
例如 , 在汇报1)铁罐是怎样看不起陶罐时 , 学生可能会抓住铁罐和陶罐的对话 , 以及写他俩神态的词语来说 , 这时 , 我就在他们汇报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好对话 , 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 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 , 懦弱的东西!”要读出轻蔑的神气;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 要不了几天 , 你就会破成碎片 , 我却永远在这里 , 什么也不怕 。”要读出铁罐的恼怒;“和你在一起 , 我感到羞耻 , 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 , 总有一天 ,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要读出铁罐的怒不可遏 。而陶罐始终是谦虚和自尊的 , 如:“不敢 , 铁罐兄弟 。”;“我确实不敢碰你 , 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 有什么可吵的呢!”
2)各自的命运:
学生可能会抓住课文第15小节:“多美的陶罐!”;“小心点 , 千万别把它碰坏了 , 这是古代的东西 , 很有价值的 。” 要指导学生读出人们惊讶、兴奋的语气 。
而铁罐的命运则体现在第17小节 , 即最后一句:“它 , 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 , 早已无踪无影了 。”
第四环节:对话交流 , 领悟道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此 , 我这样安排这一步的教学:
1、自由读课文 , 边读边想 , 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旁处 。
这种边读边作批注的方式是落实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有效形式 。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 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 , 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
2、把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 也可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
全班交流时 ,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 珍视他们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 允许提出不同意见 , 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 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 , 与学生同悲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