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蜀鄙二僧》阅读答案怎么写?( 五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 畚:______________
②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__
③帝感其诚 感:______________
④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2.D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
4.A
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