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 一是含蓄不尽 , 余味悠长 。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 , 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自问自答 , 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 , 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 ,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还顾”一词 , 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 , 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 , 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 , 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 , 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 , 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可是 ,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 , 这样 ,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 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 , 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 , 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 , 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 , 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2.学习鉴赏《短歌行》
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 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 , 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 。“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 , 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 。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 , 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 , 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 , 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 。从这首诗本身来看 , 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 。起首“对酒当歌” , 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然而 , 乐极悲来 , 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 。“譬如朝露”的比喻 , 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 , 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两句 , 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 , 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 , 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 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 , 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的实景 , 体察人才的心理 , 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 。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 , 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 , 情绪或低落或高昂 , 到诗歌的结尾处 , 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读整首诗 , 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 。写忧思 , 自然随意 , 反反复复 , 将它写得无处不在 , 难以排解 , 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 , 头角峥嵘 , 完全是豪杰气象 , 又非他人所能比 , 结语“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何等有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