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之二怎么写?( 三 )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 。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 。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

《寓言》教学设计之二怎么写?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 。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 。《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 。第1层是故事部分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 。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 。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 。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 。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
2、 《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 。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
二、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
2、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
3、 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