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课堂读后感如何写?

假期里读了学校为大家推荐的周彬教授的《叩问课堂》一书,感慨很多 。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平时存在但没有思考过的,或者从没有用周彬教授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过,或是思考但没究其根本……所以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全新的启迪,也使我找到了很多问题的内在原因 。因此读此书让我时而豁然开朗,时而瞑目沉思,时而兴奋不已,时而产生共鸣……下面我就谈谈读后的几点体会:
一、换一种眼光看差生
平时的教学中,每个班都有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差的孩子,由此在教师的眼里也就出现了“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 。在我眼里也不例外 。
当我读到书中“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的观点时,让我深有感触 。什么学生是差生?在当今“分数高于一切”的指挥棒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差生 。那么,学生表现的好坏,也会在教师的眼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观念 。对学生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差生”不等于样样都差,成绩仅反映的是孩子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部 。有些学生虽成绩不好,但大脑却非常灵活,交际能力强,善于处理人际间的关系 。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差生同样也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比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小学是班里捏泥板凳最差的孩子;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 。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工作位置,学生也是如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文中还有段话特别令人深思,读出来与老师们共享:当我们用年长者的心态,以一个学科专家的身份去俯视我们的学生时,他们都是笨蛋,除了极为少数的几位天才,因为他们这么小的年龄就可以超越我们多年的知识积累 。当我们用朋友的心态,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仰视我们的学生时,他们都是聪明的,除了极为少数的几个笨蛋,因为他们居然和我们自己一样笨 。只是我们的笨,表现在无法教会这些笨蛋;而他们的笨,表现在无法领会我们给他们的“教” 。换一种眼光看差生,给他们的是另一片天空,给自己的是一份豁然 。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读书,这是老师很头疼的一件事 。原因何在呢?周教授在“为什么学生就不愿意读书”一节中谈到: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读书的行为动机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愿意读书,就应该激发学生读书的学习动机 。因为学习动机的存在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没有学习动机,哪怕学生的确在课堂中读书,这种读书的效果也是令人担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