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范文有没有?( 二 )


从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春天阳气上升,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调节神经等作用 。
踏青去,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踏青 。踏青路上,你定会觉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归”的踏青诗写得真好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在传统习俗中,每到三、四月,人们最重视的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年期在每年为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一个属于追远怀思的华人传统节日 。每到清明,就有许多风俗活动,包括了祭扫坟墓、踏青、插柳等 。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 。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 。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 。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 。劳动人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 。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
从中国历法上来看,清明本来指的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气候转变的一个标志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的计算法 。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 。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 。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 。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 。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 。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 。《岁时百问》中便写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清明最初其实就是一个农耕节,也没有扫墓的习惯,扫墓这个习俗形成,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
春秋时代,晋国宫廷发生内乱 。晋国太子重耳的同父异母兄弟和后母骊姬想除掉他,夺其王位 。为了逃避他们的迫害,晋国太子重耳流亡在外,还有忠臣介子推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