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24)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胡杨林
1958年 780万亩 现在 420万亩
沙漠化
过去 66% 现在 84%
青海湖
50年间下降8 。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陆地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 。
月牙泉
50年代1 。1652万平方米 现在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
讨论后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
5.学生齐读 。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罗布泊
过去:
1.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生命绿洲 。
2.张骞眼中: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丝绸之路 。
3.斯文·赫定: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和煦的,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 。
罗布泊
现去:
1.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此地 。
2.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
2.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
3.教师小结第2题 。
(1)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
(2)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
(3)强烈的对比效果 。
(4)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