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说课稿( 九 )


2、精思:
不加咀嚼的朗读不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 。不启动思维 , 不用心体悟 , 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 , 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 , “食而不知其味” , 如此这般 , 不能消化 , 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因此“精思” , 是多读中的操作要求 。有口无心 , 呆读死念 , 即使读上千遍 , “其义”也未必“自见”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 , 鼓励积极探究 , 大胆质疑 , 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
3、感悟: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 , 教师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 , 换位思考 , 设身处地 , 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 ,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 ,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从课本中走出来 , 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 揭示探究主题
1、教者打破按课文自然段来教学 , 而是从第三自然段入手 , 先欣赏作者由复习以填空形式导入:夹竹桃不是 的花 , 也不是 的花 , 但是对我说来 , 它却是最值得 最值得 的花 。
我爱上了夹竹桃 , 因为它有  , 又能引起我。
2、揭示探究主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 为什么对我说来 , 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它有什么样的韧性 , 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二)自主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 , 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的韧性?(4)
2、请同学们拿起笔 , 再细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 看看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 , 把它画出来 。
3、同学们的反应真快 , 一下子都画好了 , 老师再给你们提个要求 , 因为每个同学画的句子可能不一样 , 你画的他没画 , 他画的你没画 , 我就要请同学们来进行一次“小老师挑战大赛” , 把你画的句子解说给没画这句句子的同学听 , 让他听了你的解说会觉得 , 诶!这句话确实也能体会到它的韧性 。愿意接受挑战吗?祝你们挑战成功!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 都有成功的愿望 , 希望自己比别人强 , 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 。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 。许多情况下 , 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 , 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 。因此 , 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 , 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 有一种成就感 。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 成功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 因势利导 , 诱发学生积极动脑 , 拓展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