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三 )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 。(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 。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 。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 。(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