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20)


三、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一遍,体会诗歌的情感,确定朗读的基调和节奏 。
诗歌没有字词障碍,学生大声朗读 。
请同学们结合朗读的经验,讨论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节奏、语气等 。可以参考课后附录习题里丁建华的朗读体会 。
诗歌的朗读基调:深沉而热烈,含蓄表现诗人对光明的苦苦思索和不懈追求;朗读的节奏缓慢有力,诗歌结尾则要有饱满的激情 。注意把握好反问句式、关键词语的停顿和重音 。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自己的发现,比较两小节诗的结构和语言有什么异同 。
第一节的前四行由“如果”引领的这一条件句,构成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 。以后十二行,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 。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但它的后十二行由上节的肯定式,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
师生小结: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句式、词语) 。这种情形如同音乐的变奏曲,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
3、两人一组互读,思考回答:
诗歌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怎样的渴望?
在反复的朗读里,体会诗歌象征手法及主题: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
四鉴赏诗句,美点寻踪
(课件投影)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欣赏的诗句,圈点批注 。在老师示范后,同学们也能试着鉴赏诗句 。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在切磋中提高鉴赏水平 。
如“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用形象的比喻表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
如“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借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如“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先运用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后用通感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