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里的世界给人以无奈的荒凉惨淡 。我的意识里有清晰的投影: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下 , 一个人孑然落寞地走 , 路两旁有无数的围观者 , 围观者的五官错乱 , 四肢骨瘦如柴 , 他们铁青着脸挂着讽刺的冷笑 , 那个人默默地前进直到走入人群里再也看不见 。
所以我在高中乃至初中就有疑问:看鲁迅的小说 , 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热忱于政治革命的人 。我觉得他更像冷漠的旁观者 , 只是身处一个热烈激荡的环境里多少受了些影响为革命的事业略施助力而已 。可是毛主席说了鲁迅是文思革呢 。毛主席既然身为彻头彻尾的政治家 ,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工具 , 说白了 , 毛主席跨界了 。政治上需要为那时竖立起光辉而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以便摇旗助威 , 鲁迅当之无愧 。
现在真相大白 , 多年的疑惑一朝泯灭 , 我很为这么多年来的隐忍感到惭愧 , 幸运的是没有一错再错 。
以上就是我未读鲁迅小说前的想法 , 写到这里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抱着喜悦的心态走进黑暗的世界 , 因为再没有人挡在路口告诉我前方是光明 。我想这是一种重生 。我要独身评判鲁迅的黑暗天空 。以灵魂三方论解读鲁迅;
所谓的灵魂三方论只是我自己的命名 。我在小说《含笑此间》的前言写道:“我们的人格应该是被三方灵魂主宰着 , 究竟哪一方能够含笑此间 , 无法可想 。”我发现这种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性的矛盾 , 再者就是分析作品的矛盾性 。第一方灵魂是幻想的集中 。心里有怎样的向往 , 庸俗也罢 , 高雅也罢 , 必然是心有所属 , 但是现实望尘莫及 。这其中就有了一个落差 , 其实是对美好、善念已经有了模糊的概念 , 只是限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 。然而虽不能及 , 心向往之 。我把这一方看成纯粹的心灵净土 , 没有扬尘和污垢 。
第二方灵魂是负面精神的集中 。我不相信有圣人 。谁表面看起来都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 , 内心有何想法天不知地不知 , 区别仅在于恶在心里占的地盘有不同 。这里集中的是所有的恶 , 各种各样的 , 千奇百怪的 。可是相比于第一方灵魂它们却是真实的、既有的 , 也同样 , 是纯粹扭曲黑暗的世界 , 没有光 。
第三方灵魂是虚无的集中 。它不多余 , 虚无灵魂是人出生后就存在的 。我有听过性恶论和性善论 , 它们都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 但我以为命名并不准确 。人之初并无善恶的评判标准 , 那就很难完全以善恶论之 , 我叫它虚无 。虚无灵魂自出生伊始就在 , 它默默看着第一方第二方逐渐强大 , 充当着调剂员的角色 。因为有它在才有了平衡的人格 , 但一二方的灵魂常常势如水火 , 所以才有了我们矛盾的人性 。也正是因为有虚无灵魂我才能写下这些话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