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 小男孩正太郎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里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 。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了本文的词语、主要内容以及故事情节 。今天我们继续走入《金色的脚印》,深入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
二、自主阅读
1、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批下你的体会,小组交流学习 。
2、文章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
三、感悟展示
(一)、各组学生代表交流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顺势引导交流体会、朗读
1、“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
“拼命地咬” “卧”“喂奶”,一连串动词表明了母狐狸对小狐狸的爱,在它发现咬不断铁链时,竟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卧下喂奶”,伟大的母爱全然包含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 。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如果让你来朗读,你想读出什么样的韵味、情感?)(引导学生读出母狐狸救孩子的急切心理,母狐狸对小狐狸真挚的爱)
2、“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
(教师引导学生1;延伸感悟:看见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2:是啊,被大家公认的*诈、狡猾的狐狸尚能救人,如果我们也都能像它们一样,想想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3、“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他们放哨 。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 。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 。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
(“脖子挺得直直的”“ 警惕的叫声”写出了狐狸爸爸放哨的专注 。“只好”写出了老狐狸对小狐狸得恋恋不舍 。整句话体现了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