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 。本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的选择听众,自由的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
七、指导书写“方”“半”,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 。在教学课文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会写“方、半、巴”3个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逐步做到有感情 。
3、运用添改板画和用自己平时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等形式学习课文,说说自己平时见过的雨的特点,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造自主选择的契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件的演示:雨水的形成以及干旱无水的大地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出花草,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和练习朗读 。
2、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激发热爱自然的感情 。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头饰 。
学生:布置学生课前问问父母或自己查阅资料:为什么会下雨?观察各种雨的特点 。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㈠猜谜语,激发兴趣 。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放多媒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注意听,看谁听得认真,猜得准确: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雨)
㈡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
⒈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⒉同学们平时真爱细心观察,知道那么多雨呢!那么你观察过大雨是什么样的吗?
(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汇成溪流)
⒊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春天、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