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设计( 九 )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本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提供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刺激调动和协调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课件,通过多媒体,就可以把小草发芽、果树开花、花更红、草更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使课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教科书 + 多媒体”的应用,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兴趣,点燃了情感,达到了效果,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2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它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 。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所以,教学中应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呈现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本课力图追求的境界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
2、演示动画:大小雨点 。请学生说一说雨 。
出示课题《雨点儿》,带读 。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观看画面说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 。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了儿话音的读音难点 。)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1、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读 。
2、再读:圈圈划划,识记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