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1)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 , 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 , 改善学习环境 , 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 ,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 。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 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 , 同时 , 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 ,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 , 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 , 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 , 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 , 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在这个过程中 , 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 , 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 , 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 , 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 。可以看出 , 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 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 , 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 , 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 。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 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 ,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 , 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 , 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 , 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 , 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 ,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 , 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 ,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 , 同时 , 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 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 。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
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 。我想 , 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 , 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 , 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 , 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 , 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 , 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第二道作业题 , 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 , 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 , 这个过程 , 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 , 又是对它的复现 , 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 , 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 , 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 , 体验成功的喜悦;可喜的是 , 两周后 , 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 , 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 , 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 , 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 。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 , 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 , 都令我惊喜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