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21)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 , 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 ,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 并通过比较 , 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 , 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 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 ,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 , 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创造自己的“吸引子” , 先声夺人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 。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 , 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 , 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
2、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 , 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 , 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
3、注重过程评价 ,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 , 不断调整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节课结束时 , 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 , 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4、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
师:大约战国初期 , 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 。由于棋术高明 , 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 。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 , 一个六岁 , 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 , 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 , 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 , 志向远大 , 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 , 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 。开始讲课时 , 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 , 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 , 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 。一段时间后 , 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 小尾巴翘了起来 , 听讲的时候不用心 , 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 , 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不久 , 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