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九 )


一、“踮”、“脚尖儿”容易读错,又难改正
由于本课没学过的生字特别多,教学经验告诉我“踮”又很难读,我一定要将正确的读音首先占领孩子的第一印象.于是,课文没读,首先让孩子读下面的生字,集体读、男女生分音节生字读、正读、倒着读,等等,可是当一读课文时,孩子们还是读成了一声“diān” 。顿时,感觉我像是做了那么多的无用功、甚是有点泄气 。又没想到的是儿化音“脚尖儿”孩子们分三个字读,并且读得很生硬 。于是,只能耐下心来,一点一点地订正 。
二、感情不够投入
孩子们是在用嘴读课文,我倡导的是用心读文 。“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像在和老师倾诉;“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爱师之心跃然纸上;“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老师挂念着孩子,孩子们又何尝不把老师挂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喃喃细语,不忍破坏这分爱的宁静!
朗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情感的激发,让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呈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学生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学生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 。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最后,让学生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 。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学生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 。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学生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学生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成功之处吧 。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仅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