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格式怎么样?( 二 )


4、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你以为结尾一章前四句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
以上问题设计不可一律,但在引导文本研习、展开对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研习 。
以上问题的要点包括:(参考)
——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 。
——《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 。
——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
——
4、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
——(见仁见智)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
4.拓展延伸:
你读过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

采薇教案格式怎么样?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