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心得如何写?( 三 )


照目前风气说来 , 文学理论家 , 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 , 对于这种作品是极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 。前者表示“不落伍” , 告给人中国不需要这类作品 , 后者“太担心落伍” , 目前也不愿意读这类作品 。这自然是真事 。“落伍”是什么?一个有点理性的人 , 也许就永远无法明白 , 但多数人谁不害怕“落伍”?我有句话想说:“我这本书不是为这种多数人而写的” 。念了三五本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问题的洋装书籍 , 或同时还念过一大堆古典与近代世界名作的人 , 他们生活的经验 , 却常常不许可他们在“博学”之外 , 还知道一点点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因此这个作品即或与某种文学理论相符合 , 批评家便加以各种赞美 , 这种批评其实仍然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 。他们既并不想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 , 便无法说明这个作品的得失 , ——这本书不是为他们而写的 。至于文艺爱好者呢 , 他们或是大学生 , 或是中学生 , 分布于国内人口较密的都市中 , 常常很诚实天真的把一部分极可宝贵的时间 , 来阅读国内新近出版的文学书籍 。他们为一些理论家 , 批评家 , 聪明出版家 , 以及习惯于说谎造谣的文坛消息家 , 通力协作造成一种习气所控制所支配 , 他们的生活 , 同时又实在与这个作品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远了 。他们不需要这种作品 , 这本书也就并不希望得到他们 。理论家有各国出版物中的文学理论可以参证 , 不愁无话可说:批评家有他们欠了点儿小恩小怨的作家与作品 , 够他们去毁誉一世 。大多数的读者 , 不问趣味如何 , 信仰如何 , 皆有作品可读 。正因为关心读者大众 , 不是便有许多人 , 据说为读者大众 , 永远如陀螺在那里转变吗?这本书的出版 , 即或并不为领导多数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所弃 , 被领导的多数读者又并不完全放弃它 , 但本书作者 , 却早已存心把这个“多数”放弃了 。
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 , 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 , 还认识些中国文字 , 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 , 在那个社会里生活 , 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 。他们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 , 想知道过去农村是什么 , 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 。我所写到的世界 , 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 然而他们的宽容 , 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 , 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读下去的` 。我并不即此而止 , 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 , 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 , 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 , 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 , 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 , 失去了原来的质朴 , 勤俭 , 和平 , 正直的型范以后 , 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 。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 , 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 , 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 , 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 , 来作朴素的叙述 。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 , 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 , 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 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 , 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 , 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 , 但同时说不定 , 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