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心得如何写?( 六 )


《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 , 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 , 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 , 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 。沈先生笔下的妙龄翠翠 , 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里变化 , 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 。由于从未有过母爱和做为女性的涉世 , 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 , 一次次含蓄埋没 , 躲避推脱 , 终于忧郁等待竟是一场悲剧 。山崖上再也听不到天保和傩送兄弟月夜的山歌 , 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 , 傩送悲痛之际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 , 去了遥远的“桃源”地方 。在这令人心碎的时刻 , 爷爷在吃了掌水码头“一闷拳”的怨恨后 , 那个暴雨雷鸣的夜晚 , 碧溪岨的白塔终于倒塌 , 翠翠的亲人 , 辛劳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 。翠翠在杨马兵等人述说中 , 明白了一切 , 她痛哭了一个晚上 , 可是那如歌的岁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
《边城》的结尾也挥洒的十分悲壮幽深 , 意境深沉:“到了冬天 , 那个圯坍的白塔 , 又重新修好了 。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 , 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 , 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 也许”明天“回来!” , 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 , 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

《边城》读书心得如何写?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 , 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由四川过湖南去 ,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 , 有一小溪 ,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 , 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 , 一个女孩子 , 一只黄狗……”
翻开《边城》 , 作者沈从文开篇便为我们细细描摹出一幅湘西风光的人文画卷 。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少 , 分明是一个喧喧嚷嚷的社会 , 却给人以极静谧、极安稳的感觉 , 仿佛这座边城中的人们早已与自然山水无隙地融合在了一起 , 并不见极鲜明的人物感 。
全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 , 然而 , 在这一幕悲剧中并不存在加害者的形象 , 更多的带有天意弄人的色彩 , 主要角色间虽然存在分歧 , 但解决方式爽朗而正派 , 充斥着人性的闪光点 。看完全文后回头再来看第一章的开头部分 , “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 , 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 , 与在自然安排下 , 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 。原来早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前后照应的伏笔 。正如后来作者沈从文本人在《水云》中的阐释:“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