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二 )


余先生身体力行 , 为中国文学把脉、梳理、分类、总结 , 虽有不尽完美之处 , 但表现出来的中国精神 , 让人为之感动 。

中国文脉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借着暑假这个空闲的假期 , 我花了7个小时把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读完了 。总体感觉给自己的中国文学史复习了一下 。复习过程比较轻松 。有笑着感叹的地方 , 也有不甚满意的地方 。
新意并不多 , 把冷饭热炒一遍 , 模模糊糊都是晓风明月的感觉 。好在时间线索比较清楚 , 分类也比较明确 。
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他因为对曹操的偏爱 , 冷落了孔明 , 冷落了三国 。对罗贯中缺乏足够的敬意 。
其次是他对越是遥远的东西评价越高 , 越是接近现代的文人和作品 , 越缺少充分的评价 。好像是文脉消失了一样 。这个见解缺乏说服力 。
第三是对百姓在文学史上地位评价的前后矛盾 。前面说稷下学宫里不需要草民 。后面又说只有百姓还记得屈原 , 好像给了屈原无上文学地位的是百姓 。
最后是对红楼梦的解读评价 , 虽然很高 , 说这是人性生存与美好的幻灭 , 但是分析软弱无力 , 缺乏独到见解 , 又不敢在众多理论中阐明旗帜 , 不够给力 。
为了可以追求语言的生动 , 很多地方做了一些想象 , 确实有效果 , 我往往就是被此逗笑 。但是越到后面 , 越觉得写法出现模式化 , 就在笑不出来了 。
《中国文脉》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 在这我也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下 。

中国文脉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 , 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文化 , 而文化 , 则是依靠文字为载体 , 传递独立人格的思想内涵 , 观念主张 , 它在一代又一代岁月的风化中日臻完善 , 嬗变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
先秦的诸子百家 , 大众的儒家思想 , 端午清明的节日风俗……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琴棋书画 , 笔墨纸砚 , 文学作品……是我们的物质文化 , 二者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万千人民的智慧结晶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 思想的巨人以文字点燃文化的火炬 , 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以科学民主思想代替封建迷信 , 但并不止步于此 , 正如余秋雨所说:这种转化更有一种接近本源性的物质基础 , 即“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 。五四斗士们自己也使用毛笔 , 但他们是用毛笔在呼唤着钢笔文化 。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 , 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