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 。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
【读诗题,了解创作的来由 。交流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抓住诗眼“忆”,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
(3)“遥”——“遥知”
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 。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