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怎么写?( 二 )


章的思路 。
1、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是什么?三次反复 , 文字稍有不同 , 联系前后句 , 比较三个句子
意思的差别 。
第一次:“噫吁戏 ,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第二层次:“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
第三次:“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侧身西望常咨嗟” 。
差别:提一次侧重:蜀道难 , 难在其高而曲折 , 难以翻越;第二次侧重:蜀道难 , 难在其险 , 令人恐怖;第三次侧重:蜀道难 , 难在其乱 , 令人不敢居住 。
四、精读第一段 , 讨论本段是从几个方面来写蜀道难的?
明确:从两个方面写蜀道难 。
第一方面:写蜀道修筑难 。
两个历史传说 , 一是蚕丛和鱼凫 , 开创蜀国历史悠久 , 但因为山高无路 , 对外隔绝;二 是五壮士拉蛇开山 , 形成天梯石栈 。写五力士开山的传说 , 是为了表现蜀道修筑难 。第二个方面:写蜀道行走难 。
蜀道难行 , 因为山高水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神话传说太 阳神羲和每天驾车行走于天空 , 遇到蜀地的高山也要绕道行走 , 水波到了这里也被阻挡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 , 善于飞翔攀援的动物都无法翻越蜀道 , 何况人呢?“青泥何盘盘 , 百步九折萦岩峦” , 蜀道不仅巍峨 , 而且 “百步九折” , 何等曲折?
因此 , 行走于蜀道的人 , 在山巅上“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登上顶峰 ,  手扪星辰、抚胸长叹 , 步履多么艰难 。
五、作业:背诵第一诗节 。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鉴赏第一诗节描写景物的方法 。
2、学习第
二、第三诗节 。
3、概括主旨 , 了解壮美的特征 ,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
教学过程:
一、齐读第一诗节 , 然后讨论第一诗节是用几种方法来描写蜀道难的?
第一种方法:虚实结合 。
所谓虚写 , 就是写听说的、传说的、想象的内容;所谓实写 , 就是写亲眼所见的、亲身所经历的内容 。本段两个个神话传说 , 蚕丛和鱼凫 , 开创蜀国 , 五壮士开山成路 , 可以说是虚写;而山高水险 , 道路盘曲 , 可以说是实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