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如何写?( 四 )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标准的设计,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还要充分考虑——那就是学情 。
只有充分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进行了行为研究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能被“理解”的教学设计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反思”和“复备”等环节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还要兼顾以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学到位,把能力练到家,循序渐进,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尽量不产生严重错位或缺位 。比如,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默读,还只会出声读,这就没有达到相应要求,需要进行补课 。如书中“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困境”提到的问题和现象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基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才真正被“理解”,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实际的学情对教学设计的调整、修改 。
眼中要有“森林”
本书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宏观设计》,有“围绕表现性任务制定课程框架”“从任务到量规”等内容 。这一章节从宏观的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让教学设计能够被理解 。
建一所房子需要先设计一个框架,做一件事需要一个先后计划 。同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有个整体架构 。我们平时在做教学设计时容易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这个错误青年教师更突出——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往往是“这个资源很好,我可以拿来做导语”“这样表达很新颖,我可以用作环节过渡”……这就是“点”上的关注,而非“面”上的关照 。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有“架构”意识 。有了这个大的框架才能一点点儿的添砖加瓦,让教学设计的大厦既牢固又美观 。如,我们的古诗教学,第一步从题目和作者入手,第二步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停顿,第三步理解意思,体会情感,第四步补充资料,拓展延伸,我们的脑海中有了这样的整体架构,才能让教学设计条理有层次,不至于犯“丢了西瓜保芝麻”的错误 。
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的地方,如“逆向设计”、“设计学习”等,这些都给我们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设计启示 。
本书最后一章写道“行动胜于空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设计也要“养正求真”,那就行动起来吧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如何写?


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的理论,为我在教学上解答了许多的困惑 。而其中实例和操作又为我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实践的可能 。虽然美国的教学体系和中国完全不同,他们的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教材或者设计教材,甚至自己制定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课程 。利用这本著作当中提出的理论设计教学时,他们可以打通所有科目,进行整体的主题设计,而我们是做不到的 。不仅是因为工作量太大无法完成,还因为整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环境不一样 。但这个理念可以放在某一个科目当中践行,以下就是我自己的一点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