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 字君实 , 号迂叟 , 汉族 ,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 ,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 卒赠太师、温国公 , 谥文正 ,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 , 继之以夜”自诩 , 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 历来受人景仰 。
宋仁宗时中进士 , 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 , 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 , 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 , 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 , 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 ,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生平著作甚多 , 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别老母》原文及翻译赏析写法怎么样?
别老母 清朝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 白发愁看泪眼枯 。
惨惨柴门风雪夜 , 此时有子不如无 。
《别老母》译文
即将去往河梁 , 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 , 愁容满面 , 凄切悲凉 , 欲哭无泪 。
在这风雪之夜 , 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 , 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
《别老母》注释
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 , 出门 。
河梁:桥 , 替代送别地 。
枯(kū):干涸 。
惨惨:幽暗无光 。
柴门:树枝编的门 , 替代贫苦人家 。
《别老母》鉴赏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 , 即掀开门帘 , 告诉老母 , 儿就要起程动身了 。但因为是游幕谋生 , (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 , 所以只能说河梁去 。一方面是老母难离 , 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 , 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 , 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 。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 , 作者没有直抒胸臆 , 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 , 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 , 愁容满面 , 凄切悲凉 , 欲哭无泪 。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 , 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 , 离不得舍不得 , 却不得不离 , 不得不舍 。这种情感的磨难 , 真令人寸肠欲断 , 撕肝裂肺 。至此 , 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 , 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 , 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 , 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 , 在那种环境下 , 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 。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 , 如“全家都在秋风里 , 九月衣裳未剪裁” , 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 , 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 , 此情此景了 。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 , 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 , 此时向老母告别 , 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 , 作者集愧疚 , 自责 , 痛恨于一身 , 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 , 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 , 恋母之情 , 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 , 对所有无依 , 无靠 , 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 , 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 , 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 , 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 , 养子无用 , 不如不养 。因此 , 《别老母》诗 , 比起那些爱母 , 敬母的直描作品 , 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 。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
- 校园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 档案转出介绍信怎么写?
-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如何写?
- 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承诺书怎么写?
- 旅行社营销工作计划怎么写?
- 初二开学周记如何写?
- 诚信考试的承诺书格式怎么样?
- 农业银行自我鉴定怎么写?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如何写?
- 没去升旗检讨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