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如何写?( 六 )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 。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 。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 。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 。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 。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 。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 。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 。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 。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 。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 。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 。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 。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 。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 。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 。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 。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 。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 。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 。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 。如今之防秋也 。”(《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 。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 。”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 。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