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读后感800字怎么写?

《现场改善》读后感
今天读了金井正明的《现场改善》一书,这本书更好的向我们阐述了改善的焦点,也给我们指出了改善的重点,并且用对管理更进一步的做了说明,下面就我自己对本书的内容说下我自己的感受: 金井正明他认为,解决企业各种问题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创新”应用最新、最高成本的科技,投资大笔的金钱 。另一种是“改善”利用常识性的工具、检查表及技巧,不需花费多少金钱涉及到公司每一个俄,从组织内的最高领导开始,每一位员工的计划和工作,他认为,虽然“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的进行,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 。长期而言,所积累的大成果足以得到回报 。而“创新”通常借助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的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大步伐的革命性改变,所带来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性、且经常有争议的成果,“创新”是昂贵的 。
“改善”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之处,管理人员随时可以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要耗费大成本 。
这点也是很能适应一般的企业的生产特点,因为企业的生产一般是大规模的,如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创新”,一旦发现这次创新有不妥之处,那么再回复过去的话所造成的损失时无法想象的,所以企业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循环式的低风险的改善 。在日本企业哲学中,改善被视为逐步提高、逐步转好和深化的进程,是最明确、最简单、最快捷通向产量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势之路,作者还提出,“改善”的实质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即隐含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 。主要的改善活动有全面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及时生产方式(丰田生产体系)、全员生产保全、方针展开、提案建议制度、小集团活动 。“改善”的切入点是“现场” 。
“改善”的金科玉律是环境维持、消除浪费、标准化 。“改善”的目标是实现质量最优、成本最低、交货期最短 。本书构筑了简单的现场改善理论框架,追求用常识性、低成本方法来解决制造企业的问题,接近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 。“现场改善”的主体是“员工”,即只有“员工”认同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和好处,主动参与和开展一系列改进工作方法的改善活动,才能实现质量、成本、交货期最优的目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如此说来,员工的努力、士气、沟通、训练、团队、参与及自律等至关重要 。

《现场改善》读后感800字怎么写?


通过学习《现场改善》这本书,深刻体会到改善对一个人、一个企业影响是深远的 。改善的精髓不仅是要改变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还要改变一个企业的风气,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正能量象征,使每个人每天为改善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