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邀请函怎么写?( 七 )


正如无锡籍的中国著名规划大师、首任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顾奇伟院长所说的、惠山古镇的文化意义在于:“寺祛邪、祠扶正、史致用、二泉吟、水乡行、阿福情”这种高度复合型的文化特征.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
四、祠堂的构成与一般分布规律
如前所述 , 祠堂对于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地缘组织来说 , 是这些宗族、家族聚居地重要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权力中心的标志 ,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族、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 大体七都能从宗族立庙建祠的祠堂建筑规模、档次来得以反映 。因为它是封建家族制度下所形成的产物 , 它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发展和表现:(一)祠堂建筑:它是全族祭祀的场所 , 是用来对族众进行尊祖敬宗为主题的礼仪宣教的所在 , 重在精神上教化族人 。
(二)祠田族产 , 是全族的公产 , 大多由族内各界人士募捐义赠 , 也有的是族内某人的遗产或贤达受封爵、赏赐田产的一部分 , 祠田多寡不一 , 无锡地区有些宗族富甲一方 , 祠田广达数千亩之多 , 它主要用途之一是用来赈灾恤族、救济本族贫苦族人 , 它是古代社会福利保障的一种初级形式 , 重在从物质经济上团聚族人 。
(三)宗谱、家谱、家乘等谱牒文献的编修 。宗谱最直接反映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 , 它是通过对该宗族的祠堂组织、职能机构、血缘、世系、祭祀活动、宗规家训、宗族田产、娠恤义学等基本内容 , 作多方面的完整历史记载 , 使同族人明根论辈.重在维系族众的血缘联系 。
各地宗祠中.比较大而完整的管理设置通常由:
宗长——主全族事;
宗子——管祭祀;
宗正——宗长协理:
宗司——掌伦纪;
宗直——处理纠纷;
宗史——掌宗族史;
宗课——掌经济:宗干——助宗长办具体事;
宗守——宗祠管理;
桐丁——守桐人;此外有的还有坟亲(守墓人)等杂役 。祠堂设置的管理机构比较严密齐全 。
关于祠堂的分布问题 。
自古以来祠堂祖庙有二大类型 , 一类为皇帝先师们祭祖的神坛、祖庙、宗祠 , 分布在全国各地名胜之地、以纪念属性的祭祀为主 , 血缘、地缘的属性次之 。
另一类则是以紧密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要属性的祠堂 , 是全族祭祀祖先的场所 , 以祭祀先祖为主要功能 , 并兼有其他宗族活动的功能 , 这类祠堂是中国广大地域普遍分布的类型 , 所谓聚族而居 , 族各有祠.每姓必须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它在中国封建家族制的社会中极度发展 , 但它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 以耕读文化为特色的 , 所以无论在热闹的城镇 , 还是穷乡僻壤 , 也不管是在封闭的荒村野岭 , 还是在发达的水乡村邑.只要那里存在同姓血缘体系的地缘组织或集团所形成的居住聚落、村舍 , 那里就必定有祠堂存在 , 虽然祠堂形式各异 , 但它们总是以分散式的、星罗棋布的总体分布格局为主 , 是中国大地上祠堂分布的基本特点 。这是因为宗族制的首要条件是聚族而居 , 而这种条件主要在全国的山区、农村占绝大多数 , 祠堂分散分布在广大农村的特点 , 它和聚族而居的族众基本上是从事封闭式农业生产 , 过着千年不变的耕读渔樵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皖南山区、徽州城里 , 看到精彩的徽派桐堂建筑;在浙江闽南青山绿水的乡村田原 , 见到宏伟优美的祠堂建筑 , 仍比较完整的保存在山野村落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