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格式怎么样?( 四 )


前者的我还存有高中语文禁锢似的定性思维,后者的我却具有独立自由的判断标准 。
我们初高中语文交给我们的宝贵知识都要封存或者遗忘,我个人很乐意事态这样发展 。现在眼前是崭新的思路,可以勾勒出一位崭新的鲁迅 。
我想,既然前后会有必然出现的反差,就有必要在读鲁迅与未读鲁迅的两个时段做出必要的记录,这样在读完鲁迅才会更好理解思路是如何转变 。不过,在写这篇阅读笔记时,老师关于鲁迅作品、生平的讲解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我没法分清此时所想是否沾染了其它的色彩 。这些话都应该更早写出来 。
所有人,乃至鲁迅自己都评价那些作品是“黑暗的世界”,而我有更加具象化的理解 。
某天我在宿舍里吃早饭 。起床很久舍友们都还在安眠,所以我只能静静坐在那里做些安静的事 。阳光还是一般的灿烂,豆浆还是甜甜的,换句话说,所有事情都在按部就班不违心意地进行,外部环境很静谧的 。至于心里,也没有异样的情绪,平静之余还有找乐的情趣 。所以,在内外兼备的情况下我按着以往的习惯随手摸了本书,瞥了一眼,随后又顺理成章地将它放回原处 。那书是鲁迅的小说集 。我后来才察觉当时下意识的举止饱含怎样的隐晦深意 。按照习惯拿起那本书,一定是要看的,而那本书,是老师要求尽量读的,情理上讲我也应该看 。那么为什么我会下意识的放下呢?我想,那是我的内心对鲁迅的小说有种本能的排斥构成了思想深处的条件反射 。
鲁迅小说里的世界给人以无奈的荒凉惨淡 。我的意识里有清晰的投影: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下,一个人孑然落寞地走,路两旁有无数的围观者,围观者的五官错乱,四肢骨瘦如柴,他们铁青着脸挂着讽刺的冷笑,那个人默默地前进直到走入人群里再也看不见 。
所以我在高中乃至初中就有疑问:看鲁迅的小说,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热忱于政治革命的人 。我觉得他更像冷漠的旁观者,只是身处一个热烈激荡的环境里多少受了些影响为革命的事业略施助力而已 。可是毛主席说了鲁迅是文思革呢 。毛主席既然身为彻头彻尾的政治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工具,说白了,毛主席跨界了 。政治上需要为那时竖立起光辉而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以便摇旗助威,鲁迅当之无愧 。
现在真相大白,多年的疑惑一朝泯灭,我很为这么多年来的隐忍感到惭愧,幸运的是没有一错再错 。
以上就是我未读鲁迅小说前的想法,写到这里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抱着喜悦的心态走进黑暗的世界,因为再没有人挡在路口告诉我前方是光明 。我想这是一种重生 。我要独身评判鲁迅的黑暗天空 。以灵魂三方论解读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