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有什么用?》读后感精选( 四 )


《政治学有什么用?》读后感(四):《政治学有什么用?》:沉迷手机也可以是政治议题
政治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依据一些政治观念所施行的政策、法令又和我们息息相关,它们允许我们做什么,也禁止我们做什么 。这是政治和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方面 。但是政治对于我们的影响不仅如此,政治观念的形成应该恰恰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一些哲学家、政治学家对于生活的一些细小问题的争执,会形成各不相同的政治观念 。不同于这些哲学家、政治家,我们看待生活并不思考涉及“政治”的问题,相反,依托于国家、政府已经施行的政策、法律,或者我们从小就被培养起来的符合政治、道德的观念,只要不违反道德、法律,我们想怎么来就这么来 。
但实际上,涉及玩手机这样的事情,它也有它的政治话题,比如沉迷手机、是否在社交媒体上慎言慎行、是否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生活 。
在《政治学有什么用?》一书中,抛出的政治学观念即使从生活中的小事而来,它向读者展示,政治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身边事物、周遭感受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如“序言”所述:“阅读这本书,你就会知道,政治学不假外求,它就在你的生活之中” 。
本书一共由五章组成,分别是“自由”、“平等”、“权力与权威”、“权利”和“正义” 。无论哪一个,都是政治之中的“大词”,但是无论哪一个,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这一点,在每个章节中包含的“问题”就已明显地表露出来了 。比如第一章“自由”,就包含了“朋友说我太胖了 。虽然没错,但这跟他有什么关系?”“我应该在社交媒体上慎言慎行吗?”“沉迷手机有问题吗?”“骑电瓶车必须戴头盔吗?”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很接地气吗?
但这些问题怎么和“政治学”有关系呢?就拿“沉迷手机有问题吗?”来说,这里就涉及到“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概念 。消极自由是外在胁迫的缺失,换言之,没有人管你 。既然没有人管你,你当然是自由的 。什么是积极自由?一些哲学家认为,“自由不只是外在限制的缺失,自由的定义还应该包括某种事物的积极存在,一种个体超越内在障碍的能力 。”就比如,没人管你玩手机,你当然可以随便玩,但是你的欲望让你去玩手机,这时候,你克服欲望,关掉手机,去看看书,就是积极自由 。换言之,理性能够克制欲望,人能理性的行动 。这种能力,或是力量,康德称之为自律 。
如你所见,耳熟能详的“自律”一词,竟然与政治学挂上了钩 。但是,似乎“积极自由”是好的,麻烦也正在于此,我们能否迫使每个人都表现出“积极自由”呢?沉迷手机自然不好,但能说沉迷手机的人不自由或不能控制自己吗?我们是否需要做一些什么让他们也“自由”呢?谁来做?国家?默默地,我们可能会“越界”,会滑向“家长主义” 。而“家长主义”,在“骑电瓶车必须戴头盔吗?”这一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