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怎么写?( 十 )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 。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 。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 。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 。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 。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 。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 。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 。”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 。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 。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