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近日热播剧《梦华录》中的“池衙内”可谓是本剧快乐的源泉,很多人关注到“衙内”这个称呼,你会不会以为剧中的池衙内是类似于现在的“街(gai)溜子”呢?那剧中顾千帆同父异母的弟弟萧谓可不答应 , 毕竟下人也称呼他为衙内呢 。
那纨绔子弟和衙内是一个意思吗?有什么区别?
纨绔子弟
很多人把“衙内”这词解释为“纨绔子弟” 。
那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古时候上身为“衣” , 下身那个大裙子为“裳(chang)”,他们下面可没有现在的小内裤,因为全身衣着复杂 , 如厕的时候也不方便 , 刚开始是什么都不穿的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后来为了保暖,有钱人家便会在小腿上套上一个类似于长筒袜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叫做绔 。更有钱的人家会用更柔滑的丝织品做袜子,称为纨,这就是纨绔子弟的由来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说说裤子,游牧民族成天在马上狩猎奔波 , 如果也是光腿,呃……腿上的皮肉层层掉下来 。那裤子这种东西,最早就是游牧民族穿的 。所以后来“筒袜”慢慢演变成了裤子 , 但是是开着裆的……形似于现在的大裤衩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据史料记载,魏晋以前的普通老百姓是不穿裤衩的 , 当时只有贵族人家穿这种用细绢做成的大裤衩,也是为了保暖 。说明一下,当时的裤子为何是开裆裤 , 也是为了方便,毕竟是贵族,十指不沾阳春水,长袍长袖长衣飘飘然 。下人照顾日常起居饮食,吃食都可以用喂的 , 唯一需要自己动手的就是如厕这个麻烦事儿了 , “开裆裤”这个设计就很完美了,省时又省力,此处就图一乐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到了北宋基本普及,《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处细节 , 一位老百姓的船上晾着的就是一个当时的纨绔 。由开始实用保暖的裤子演变到用来形容有钱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公子哥 。由实用到贬义,就像人的一生,有好有坏难以捉摸 。
衙内
衙内在最初是官称,在唐朝末年和五代以及宋代初期,各地势力的影响下出现了藩镇,并设置掌管禁衙,旗下就有设指挥使、衙内都监等职务 , 肯定会找自己最信任的人当,所以一般都是官员的子嗣任职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梦华录》历史背景在宋代 , 宋代的政府机构称“衙门” , 爹是当官的,下人们便尊称其儿子为“衙内”,衙内并没有任何官职,就类似后来的“公子”、“王孙”、“少爷”等称呼 。各地方的藩镇之子也被称为“衙内”,多数也是官员的儿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官二代” 。
在元杂剧中,衙内一般都是官宦子弟整日游手好闲 , 惹是生非的生性 , 影射的是当时元代的诸王勋贵和权臣 , 带给人们不好的影响,后来“衙内”这次便有贬义之意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水浒传》中“恰待下拳时 , 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这位是最出名的一位衙内 , 书中的他是作恶多端 , 总是调戏良家妇女 , 实乃地痞无赖之徒 , 非常招百姓厌恶,但因其是高俅的干儿子,无人敢惹 。
《梦华录》中的衙内也只是个称呼,就像称呼自家公子一般 。其在剧中的性格想必也是为了丰富这部戏专门设计的“调和剂”,话说衙内萧谓也是这样认为的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话归正题,纨绔子弟和衙内是一个意思吗?有什么区别?综上所述,二者还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笔者认为在现如今 , 二者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 都是游手好闲地“富二代”或“官二代” , 只是叫法不同 。你认为呢?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感谢您的翻阅,喜欢记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