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吃什么食物

1、清明吃什么食物 清明吃什么食物
你们知道清明吃什么食物吗?清明这天 , 各地区都会在“吃”的这件事上有着不同的习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食俗”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清明吃什么食物 。
清明吃什么食物1
1、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 , 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
2、艾{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 , 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分,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 。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 。艾草泥剁好后 , 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起和拌成团 。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
3、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 。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 。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 , 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 。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
4、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 。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
清明吃什么食物2
1、青团
江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 。青团是用一种叫做浆麦草的植物用工具捣烂之后挤压出汁液 , 把汁液与糯米粉揉捏成团,这样青团那个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间包上红豆沙制成的馅料 , 然后放在蒸笼中蒸熟,出锅之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层菜油 , 这样青团就做好了 。
2、艾{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一年四季不生病”,艾{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 。艾{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过的艾草沥干剁成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用艾草泥 , 糯米粉还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调和揉捏成团,然后再在中间包上芝麻,花生之类的馅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圆形等形状,放入蒸锅中蒸熟 , 这样艾{就做好了 。
3、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虽然南方和北方都会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却有所不同,南方的馓子以米面做为主料,制作精巧细致,而北方的馓子是以麦面做为主料,制作大方洒脱 。
4、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 。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制作而成 , 暖菇草的’学名叫做鼠曲草 , 又叫做佛耳草 。而暖菇包这种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边制作的时候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 , 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圆形的,而北边制作暖菇包的时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饺子,月牙形 。
5、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 。子推馍的外形像古代将领的头盔,一个有半斤到一斤重,又叫做老馍馍,子推馍的中间包着红枣或者鸡蛋,顶端的四面则贴着面花,面花也就是面做的小馍,可以捏成各种形状 。食用子推馍还有一些规定,不同形状的子推馍不同的人食用,像圆形的子推馍是只能男性食用,条形的梭子馍是已婚妇女食用的,而未婚女性则是食用抓髻馍,儿童则是食用不同形状的面花 。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吃什么食物

文章插图
2、清明节必吃的9种食物是什么?清明节必吃的9种食物是:芥菜饭、艾叶粑粑、五色米、豆腐、青团、朴籽@、马兰头、菠菜、暖菇包 。
又是一年清明到,除了祭祖、扫墓和踏青,当然也不能错过时令美食清明节吃什么?
江南的“青团”、福建的“暖菇包”、黄土高原的“子推馍”、潮汕美食“朴籽@”、家常小炒“芥菜饭”、广西特色“五色糯米饭 ” 。
基本信息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 , 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吃什么食物

文章插图
3、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节吃青团子、馓子、鸡蛋、子推馍、薄饼、暖菇包等 。青团是清明节的特色的美食 , 每年清明将至,家家户户都会包来吃,这种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
青团子油绿如玉,软糯清香,吃起来甜而不腻,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它不仅好吃美味,还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更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家庭能幸福圆满,家人健康长寿 。
做法
用艾草,雀麦草或者草头等绿色植物煮水约5分钟,然后研磨出汁,然后趁热混入糯米粉后揉成碧绿色的面团,青团的馅心可以是红枣的、豆沙的甜味馅料,也可以是肉松、蛋黄等咸味馅料 。包好馅料揉成圆形,放入蒸屉里面蒸熟就可以了 。吃上一口正当季的春味,果然是满口清香 。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吃什么食物

文章插图
4、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
一、青团子
在我国江南地区 , 清明节有吃青团子的习惯 。一般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细腻的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 , 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
二、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 。
三、艾{ 【bǎn】 
艾{,是清明{中其中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特色传统小吃 , 属于客家菜 。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 。
三 、乌稔饭
乌稔饭又名乌米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 , 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
四、薄饼
薄饼是广东潮州、福建福州地区传统的特色名点 , 也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后,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 。
另外清明节的美食还有子推馍、芥菜饭、蒿子粑粑等 。
古代清明节的传统食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如糖?。ü琶糕肌?,即以麦芽或谷芽熬煎为液的糖浆)、麦粥、糯米酪、麦酪、杏仁酪、鸡蛋以及搅拌了盐醋的生菜 。
吃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 , 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 , 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
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 。不过 , 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 。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
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 。这一天 , 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
这个风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 , 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相传他曾经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 。重耳返国即位,当了国君 , 就是晋文公 。而此时介之推却与母亲隐居绵山(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晋文公派人请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来 。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 。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结果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 。晋文公非常难过,将介之推葬在绵山,还修了庙,并将绵山改称为介山 。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
另一种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 。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 。春末出火,在这之前告戒人们禁止生火 , 要吃冷食 。
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 。《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 , 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 。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
 此外还有“青精饭” 。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相传为道家所创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原先朝廷也给大臣赐食青精饭 , 嘉靖十四年间,皇帝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赐百官于午门食“麦饼宴” 。
 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 。唐代韩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 。《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 。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 , 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 。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五侯鲭” 。其实,这所谓的“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
今天,有关寒食节的食品大多已经失传 。然而 , 若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一下 , 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清明节食俗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
 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 ,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
 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 , 香脆精美 , 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
青团、艾_等 。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 , 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_,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_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 , 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 。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 。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 。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分钟后即可出炉 。
清明节吃的有:
1、青团子 。清明时节 , 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后制成的团子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
2、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每年清明前夕 , 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 , 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吃什么食物

文章插图
5、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1
南京清明节传统食物1:青团和河蚌豆腐汤
南京人最熟悉的清明美食就是青团了 。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 , 过则难觅,也正是因为如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 。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 , 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豆沙馅儿 , 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 。此外,艾草也是一种常见的清明食材 。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艾草糍粑 。
在南京清明时节,还有一道鲜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汤 。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 。要选个儿不大不?。?红壳的 , 六个左右就够三口之家吃的了 。先用热水反复洗干净,略洒点食盐拌一拌,片刻后再洗一遍 。用刀背将硬边敲松,这样熬出来的肉才会不老 。最后将“歪歪”横切成一公分宽的条儿 , 爆火将姜、葱、咸肉或火腿肉、豆腐、“歪歪”下锅,熬成浓汤,味道异常鲜美,有的还可以在里面放蚕豆瓣儿,或者鲜笋 , 秧草,汤美肉鲜,食之三月不忘 。但是它性寒,不能多吃 , 胃不好的人尤其要当心 。
广东潮汕清明节传统食物2:薄饼和朴籽@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 。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 。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和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 。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
蒸朴籽@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 。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 。清明时节 , 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 。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 , 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 , 也有叫碗酵桃的 。@品呈浅绿色 , 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
江苏清明节传统食物3:青精饭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 , 临水生者尤茂 。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 。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 。
除了吃一些特色的应季美食之外 , 清明节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春风拂面、百花齐放、杨柳泛青,清明的时节最适合出游赏春踏青,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 , 携带家人或者邀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鸟语花香,呼吸着大自然最淳朴的气息,感受着大自然馈赠的美好生活,一切都那么惬意 。
浙江清明节传统食物4: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 。艾叶我们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 。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 。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 。
馅儿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 。有包成团子的,有做成圆饼的,也有包成饺子样但更精致些的 , 那皱褶的花边一个个碧绿剔透,美丽极了 。
福建清明节传统食物5:润饼和乌稔饭
清明吃润饼,在福建和台湾很盛行,其实“润饼”的正名还是春饼 。泉州、厦门的“润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 , 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香菜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 , 吃起来清香可口 。晋江的“润饼”复杂得多,包馅儿多种多样,甚至能摆得满满一桌 , 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可能在里面出现: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香菜、蒜丝……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 , 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 , 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 。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 , 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 。从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 。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 , 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 。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 , 熟时即可食用 。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 , 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 。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2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清明节的起源 ,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 , 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 。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 , 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 。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 , 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 , 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 。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 。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 。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 , 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 。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 , 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
1.青团
江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 。青团是用一种叫做浆麦草的植物用工具捣烂之后挤压出汁液,把汁液与糯米粉揉捏成团 , 这样青团那个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间包上红豆沙制成的馅料 , 然后放在蒸笼中蒸熟 , 出锅之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层菜油,这样青团就做好了 。
2.艾{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 , 一年四季不生病”,艾{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 。艾{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过的艾草沥干剁成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用艾草泥,糯米粉还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调和揉捏成团,然后再在中间包上芝麻 , 花生之类的馅料 , 封口捏成方形或圆形等形状,放入蒸锅中蒸熟,这样艾{就做好了 。
3.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虽然南方和北方都会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却有所不同,南方的馓子以米面做为主料,制作精巧细致 , 而北方的馓子是以麦面做为主料,制作大方洒脱 。
4.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 。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制作而成 , 暖菇草的’学名叫做鼠曲草 , 又叫做佛耳草 。而暖菇包这种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边制作的时候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圆形的 , 而北边制作暖菇包的时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 , 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饺子,月牙形 。
5.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 。子推馍的外形像古代将领的头盔,一个有半斤到一斤重 , 又叫做老馍馍,子推馍的中间包着红枣或者鸡蛋 , 顶端的四面则贴着面花,面花也就是面做的小馍 , 可以捏成各种形状 。食用子推馍还有一些规定,不同形状的子推馍不同的人食用,像圆形的子推馍是只能男性食用,条形的梭子馍是已婚妇女食用的,而未婚女性则是食用抓髻馍,儿童则是食用不同形状的面花 。
6.鸡蛋
在清明节有食用鸡蛋的饮食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也就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 。清明节这天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来玩,主要有两种鸡蛋的玩法,分为画蛋和雕蛋,而画的蛋还可以食用,雕的蛋则是拿来赏玩的 。
7.薄饼
在厦门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吃薄饼”,也就是在厦门有清明节扫完墓之后一家人一起食用薄饼,不仅仅是厦门,闽南多数的地方都有吃薄饼的习俗 。老一辈的厦门人在食用卷薄饼的时候,会喜欢在薄饼皮里面放一些煎好的蛋丝,酥脆的海苔还有一些特制的酱料,薄饼里面包了各种蔬菜,有些地方则会选择芹菜和韭菜,因为谐音,让人们勤劳,生命长久 。
8.大葱和蛋饼
青岛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大葱和蛋饼的习俗,这样意味着聪明伶俐,在以前青岛的民众还会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鸡,称为“蒸小燕” , 所以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鸡和鸡蛋 。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吃什么食物】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3
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 。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 。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 , 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 。”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此外 , 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
青团
清明时节 , 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 , 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 , 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 , 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 , 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 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
清明螺
清明时节 , 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 , 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 , 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
其他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4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 。青团是将“雀麦草”(又名浆麦草)捣烂后挤压出汁,拌进糯米粉里染色,甜而不腻,带有青草香气,也有的采用青艾汁染色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也有以菜肉、芝麻等为馅料的 。
点评:糯米粉不易消化,一般人可以当做点心少量食用,吃多了会消化不良,脾胃功能虚弱的人不宜食用 。馅料的选择有讲究,豆沙馅比较甜,芝麻馅能量高,糖尿病人要少吃 。
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浙江湖州一带就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 。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馅料则五花八门,有红豆粽、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
点评:糯米也不易消化 , 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 。正常人吃粽子要根据馅料来选择 , 酸菜、火腿、咸蛋、蜜饯等最好不要选择,它们在腌制的时候都要抹上大量盐,这会造成钠摄入量超标,高血压、肾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别吃 。而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胺 , 长期吃会致癌 。长时间的保存容易让细菌寄生其中,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中毒 。桂圆馅、莲蓉馅糖尿病人尽量少吃,板栗馅不易消化 。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馓子”为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干吃香脆可口,也可以开水、牛奶、豆浆等泡食 。
点评:馓子是油炸食品,主要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 高热量、高油脂,所有人都不宜多食,特别是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人 。
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 , 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有的地方也有用艾叶煮鸡蛋的习俗 。
点评: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但是,鸡蛋也富含胆固醇 , 一般情况下胆固醇的摄入控制在每天300毫克是安全的 。肾病患者根据肾功能情况限制食用,最好只吃蛋白,蛋黄含磷高 。
子推馍
“子推馍”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如今在我国陕北、陕西等地流行 。将发酵后的白面捏成虎、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等各种造型,辅料为红豆、黑豆、花椒、食用色素等,里面包鸡蛋或红枣 。
点评:子推馍的选用也要根据馅料来选择,比如红枣馅的糖尿病患者要少吃,鸡蛋馅的肾病患者要限制食用 。辅料中虽有食用色素 , 但用量较少,只要不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
乌饭
民间制作乌饭的南烛树叶(俗称“乌饭草”),主要生长在长江南部丘陵山区一带,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 , 掺入部分粳米 , 米粒用乌饭汁浸泡成黑紫色,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吃之前也可撒上白糖 。《本草纲目》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 , 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 , 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
点评:乌饭草主要起到染色的作用,让米饭色泽诱人 。而制作乌饭使用的糯米不易消化,不宜多吃,特别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
螺蛳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最为肥美 , 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
点评:螺蛳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 尤其是锌和硒,对维持人体免疫功能有帮助 。但是,螺蛳性寒,儿童、孕妇、老年人、胃肠功能不好的人都不建议食用 。生的螺蛳可能有寄生虫,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