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四 )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
结束提问:庐山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
四、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 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 。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
(3)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 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
D、指导朗读 。(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 。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 。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 。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