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五 )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 。(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背诵第3节 。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节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 。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进行语言的逻辑性训练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 。雾来时,( );雾去时,( )雾浓时,像( );雾稀时,像( ) 。
四、、再读课文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
(
3、
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
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