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格式怎么样?( 六 )


名家评价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引冯端:“此可画于屏障 。”
杨慎《升庵诗话》:“宋人盛称之,好事者多图于屏障,今犹有其稿本 。”

《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格式怎么样?


塞上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
鉴赏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 。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 。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 。“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 。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 。“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 。”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

《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格式怎么样?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译文: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