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怎么写?

《木兰诗》教案设计 江西安远县重石初中:廖益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 , 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 , 体会诗歌情节曲折 , 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 , 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 找出背诵的规律 。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 , 为什么这样安排 , 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 , 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 , 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是啊 , 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 , 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 , 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
二 , 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 ,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 , 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 , 这首诗形成于民间 ,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 , 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 被历代传诵 , 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 二者异曲同工 , 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 , 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 , 其中的民歌 , 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 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 , 即北方民族民歌 , 题材广泛 , 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
三 , 诗歌诵读 , 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 , 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 。3.解决生字词 。教师重点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