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写法怎么样?( 三 )


⑴、教师善用点评语 。教师点评语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的口头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 。”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点评语的点化作用,使自己的点评语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那将启迪学生的智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赞扬之词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出自内心的点评,那么会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或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
⑵、学生之间的互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例如: 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朗读的成果时,教师指导学生也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一评同学读书的情况 。经过老师一番的点拨指导,同学之间互评朗读的情况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语言“很好”、“不太好,声音有点低 。”等对同学进行概括性评价了 。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李平同学,你读得不错,真像和榕树在真情交流呀!不过,你就差一点,你对榕树喜爱之情朗读的声音有点生硬,不十分自然 。”……经过多次互评,学生的评价语言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 。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 。
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体现出平等对话、融洽相处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范读课文前,老师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有的孩子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 。”“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话的语气”……老师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 。”这时老师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 。”接着,老师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 。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 学生在欣喜、 “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 。
⑷、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不仅包括教师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的评价 。如:有位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查字典,分工合作完成填表活动时,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查字典填表很快就完成了 。老师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查偏旁部首,有的负责查检字表,还有的专门填写,由于分工明确,合作顺利,所以很快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 。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 。”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 。”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要求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这样,学生的潜能必然在主动的参与和开拓的创造中释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