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之言不由衷的意思

“言不由衷”一般是指人说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 。
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新兴的诸侯国 。国君郑庄公呢,是周朝的卿士,他执掌朝中的大权,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 。
【成语典故之言不由衷的意思】

成语典故之言不由衷的意思

文章插图
而当时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国家政事也都要依赖郑庄公,还特别信赖虢公忌父,还曾想让他代替郑庄公来管理朝政 。但是后来被郑庄公知道了,他对周平王的这个想法非常的不满 。周平王也很害怕,就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我并没有让他取代你的想法啊 。”并且为了让郑庄公相信自己的话,还决定和他交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做人质 , 郑太子忽到周做人质 。
公元前720年 , 周平王死后,他的孙子周恒王继位 。这个周恒王也想让虢公代替郑庄公做卿士,掌握政权 。郑庄公知道后就非常生气,于是在这年春天,就派大夫祭足带领兵马,到周朝的温邑 , 把麦子全部抢割,运到郑国 。到了秋天呢,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的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 。从此,周朝和郑国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恶化了,并且结下了仇恨 。
这件事,后来的史官在评论时就说:“如果言语不发自内心,即使交换人质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真的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 相互谅解而后行事,并且用礼仪加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够离间他们呢?”
经过时代的变迁,成语“言不由衷”由此演化而来 。意思是说出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形容虚伪敷衍、不说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