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本文所讲的方法基本上在所有创作中都会用到 。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文章插图
记得之前说过:
创意这个东西,让人捉摸不透 。
它既科学,又很玄妙 。
它既理性 , 又很感性 。
它既是思维发散,又是思维聚焦 。
它有很多方法论,有时又要抛开全部方法论 。
有人说创意没方法,就是要多读书、看音乐剧、看电影、看艺术展、去旅游,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等等 。
这些不就是方法吗?
看似创意毫无方法,但恰恰这些“毫无方法的方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几千年来都存在的巨大方法 。
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
创作的本源,一切都是混搭!
先提出一个词——REMIX 。
什么意思呢?
Remix常见于音乐、电影的创作,很多音乐以及电影都是借用老的素材进行重新创作 。比如老调重弹,老歌重唱、老剧本重拍、老剧情模仿等等 。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国内现在的综艺节目比以前做得好,但实质上基本都源自国外,经过Remix后在国内发展,异常火爆 。
还有明星的Remix,就女神赫本的模仿我就看到过几十个 。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文章插图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创作的本源 , 一切都是混搭》,影片指出: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 。Remix已经成为平民艺术,任何人都能做到 , 只需要搜集、转化、组合素材就可以 。
其中甚至有说到:“Everything is a Remix(万物皆Remix)” 。
这与韦伯杨“创意就是旧元素新组合”的观点不谋而合 。
也引出一条万能创意创新公式:creativity=copy+transform+combine 。
也即: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文章插图
我们首先靠复制(Copy)来学习,获取大量的信息 , 直到熟练掌握前,我们是没办法创造新的东西的,而这个过程是通过不断学习复制来完成,复制为我们打下根基 。
比如,几乎所有歌手都是靠模仿前人来渡过成长期 。
这就是为什么要多读书、看音乐剧、看艺术展、去旅游,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等等 。就是为了能“复制”更多的东西 。
然后,及时站在前人肩膀上进行转化(Transform),洞察其本质并转化成自己熟知的东西或形式 。
最后 , 就是进行结合(Combine),可以结合你的产品/服务/用户,也可以结合新的东西,还可以结合任何你在学习“复制”过程中发现的新元素 。
这样,新创意就此诞生 。
比如ofo和小黄人结合,就出了个ofo小黄车,这是最简单的结合,但是爆火 。
乔布斯当年将智能和手机结合,然后就生产出了iphone智能手机,改变了世界 。
其实这样的Remix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每次一个东西火了 , 马上相关的东西就会集中井喷式的爆发 。
比如现在新媒体,一个类型的文章火了,马上类似的文章就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来;一个抖音视频火了,马上同样模式的视频也会刷屏出现 。
因为我们都会进入到这个模式:复制——转化——结合 。而那些转化更好的,结合更好的,往往能创造又一个热点,我们称之为“有创意” 。
一切逃不过Remix!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看到“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Copy) 。
然后我思考一下 ,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怕XXX , XXXX(Transform) 。
最终我得到:怕长痘,用祛痘灵(Combine) 。
有人说创意不应该一定是得原创吗?
好吧,我是悲观的,或者说我是现实的 。
就算原创你也得不断的去复制学习,达到创作临界点 , 没人一开始就能无中生有 。
况且,除了上帝谁真正原创过?
你说,那这不就是模仿?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但这是进化型的模仿,它更多的在于转化和组合,它的目的在于进步 。
如果你问创意有没有方法?我会说有,读书看电影甚至刷抖音都是 。
如果你问创意有没有捷径?额~~如果非要我说的话,那就是模仿/REMIX 。
很多发明创造、科技的进步、重大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复制-转化-结合” 。
包括文化的传递也是如此,人类不是一步走向文明,新观念总是会从旧的演化而来,现在也还在继续……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我并没有发明什么东西 。我只是把几个世纪以来其他人构思的发明,组合成了一辆汽车 。
——亨利·福特
几十年前,广告教父奥格威创作出他的广告代表作:
这辆劳斯莱斯以60英里的速度行驶时,最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 。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文章插图
这也许是他最著名的汽车广告文案,直到现在都一直被津津乐道 。但奥格威自己也坦白说:
当我接受劳斯莱斯时,我花了三周时间大量阅读汽车资料,看到这句:在时速60公里的车上,最大的声音来自电子钟 。
没错,这个文案是奥格威看来的 。
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伟大的创意实际上99%来自学习/复制,而仅仅只有1%在转化和结合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伟大,也不影响奥格威的才干 。
再回到20多年前,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bpell)创造出他的神话故事叙述框架模型,并著书《千面英雄》 。
这个框架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影行业,也拉开了英雄故事电影的新篇章,成就了今天绝大部分经典故事电影 。特别是好莱坞 , 特别是漫威 。
这个英雄故事框架 , 约瑟夫·坎贝尔以召唤→启程→历险→归返为基本架构,在此基础上又渐次开展英雄历险的各个层面 。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文章插图
你会发现,无论是《黑客帝国》、《星球大战》系列、还是《钢铁侠》、《绿巨人》、《黑豹》、《美国队长》等漫威系列电影,背后都有这个叙事框架的影子……
这些电影不是约瑟夫·坎贝去拍的 , 也不是他写的剧本 。
而是大量的导演、编剧在“复制”他的英雄叙事框架 , 然后转化创造出更多的新版本、新创意,最后结合起来 。
也确实不错 。
可以肯定的是,这条创意公式是绝对可行的,而且会一直存在 。
复制(copy)是一切的基础,转化(transform)是改造、是想法的关联,而结合(combine)是创意的形成 。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文章插图
(1)复制 copy
我们首先需要大量的看、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录、大量的观察生活 , 不停的积累自己的“复制库” 。
准备一个便签,把你看到的每一个有趣的事物、案例、段子、一段影片、一条对话、一个灵感都记录下来,分门别类 , 这可能 就是你将来的创意库 。
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要创意,别人能高效而你只能死想,最后推脱于“创意是需要时间的” 。
因为别人早就建好了自己庞大的创意库,只需要去找灵感转化结合,而你只能想破脑袋或者一个一个去临时找案例 。
绝大多数创意不是要艺术,也没听过哪个创业家是凭空造出产品,不要想着无中生有 ,  那可能是上帝该干的活 。
(2)转化 transform
然后 , 我们需要去转化这些收集来的东西,去归纳它们的形式、提炼逻辑,总结规律、挖掘本质,把它们转化成自己可以用的东西 。并且进行关联拓展 。
平常可以多做这方面的思维训练,比如:
进行主题联想发散,给自己定一个主题,然后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 , 围绕主题进行无限拓展 。类似于九宫格思考 。
可以玩罗生门思考法,就是站在不同人的立场去看同一个问题 。同一件事,不同人,不同角度,阿猫阿狗的叙述方式和心理感受都不一样 。
还可以玩功能发散 , 就是选择一件生活中随意可见的常用物品或产品,如杯子,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个东西的用途 。
……
(3)结合 combine
最后,就是和现有东西的结合 。
如果是结合你的产品,没有彻彻底底了解你的产品之前 , 不要轻易结合;如果是结合你的目标用户,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之前,也不要轻易结合 。
创意这个东西 , 让人捉摸不透 。
但是 , REMIX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
至少,它能帮你造出大量的idea 。
还有比想不出点子更糟的吗?
作者:木木老贼,公众号:木木老贼(ID:mumuseo)
题图来自 Pexels , 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