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汉武帝

"相见恨晚"一词我们都不陌生,意思也是非常的通俗易懂,是说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新结交的朋友十分相投 。
这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的用到,但是这个词语是出自哪里呢?又很少有人知道 。它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

相见恨晚汉武帝

文章插图
原来这个成语最早是出自汉武帝与主父偃之间相遇的一个故事 。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 。这个人出身贫寒,一开始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被人瞧不起,受到别人的排挤 。他马上学习转型,紧跟时代,可在各地人际关系搞不好,不断碰壁,一直也没人赏识他 。后来,主父偃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去首都长安找卫青 。卫青倒是向汉武帝推荐了他 , 但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反响 。
相见恨晚汉武帝

文章插图
主父偃已经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那些诸侯宾客都很讨厌他 。但是他很执着,他听说,皇帝是爱才的 。没错,汉武帝选贤任能不拘一格 。绝境中的主父偃决定做最后一搏 。他根据结合时事和所学 , 写了一道奏疏,一共谈了九个重大问题 。
不曾想,主父偃早上刚交上提案,傍晚就接到了皇帝接见的诏令 。
主父偃来到宫中 , 见到汉武帝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年轻英武的皇帝汉武帝,微笑着向主父偃吐出了这样温暖的句子 。表现出汉武帝当时对主父偃的及其赞赏 。
相见恨晚汉武帝

文章插图
主父偃受宠若惊,心想终于有人能够读懂自己,下定决心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汉武帝拜主父偃、徐乐和严安三人为郎中 。
后来汉武帝又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这也是主父偃最大的政治贡献,准许诸侯将土地分给他们的子女,这样就消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而诸侯也都非常高兴 。主父偃又建议将天下的豪杰、大族一起迁移到茂陵,既可充分京城,又可消弱奸猾之人,可谓一举两得 。汉武帝又听从了他的计策 。
相见恨晚汉武帝

文章插图
【相见恨晚汉武帝】主父偃多次上书谈论政事,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 , 一年之中升了他四次官 。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充分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 , 成了汉武帝的重要谋臣,被封为平津侯 。后来"相见恨晚"这一词语便用来形容意气极其相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