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自我鉴定怎么写?(11)


主要体此刻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 。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进取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期望的民族 。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本事,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进取乐观态度和对完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爱迪生以往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仅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
3、提高音乐审美本事,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进取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本事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 。经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进取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
4、培养爱国主义和团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 。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供给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经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团体主义精神 。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 。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能够欣赏;不识谱的人也能够欣赏;本国的人能够欣赏;外国的人也能够欣赏 。它能够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