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梗”点缀生活,但要拒绝“咸鱼”式生活态度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可以用“梗”点缀生活,但要拒绝“咸鱼”式生活态度】“YYDS”“AWSL”“绝绝子”……这类网络语言已流行一阵子了,但仍然有人对此一头雾水 。想要了解这种语言的人 , 只有通过上网搜索,才恍然大悟 , 原来它们不过是“永远的神”“啊我死了”“好(差)极了”的缩写或别称而已 。(12月16日 《解放日报》)
说话“有梗”,是现如今生活中一种幽默的方式,这种“有梗”不一定需要文采多么好,只需要能够引得听话者淡然一笑即可 。其实,这种“梗文化”的兴起,不仅是网络文明在语言上更加生活化和大众化,这更是一种人们表达生活的态度 。
说话“有梗”充斥着一种喜剧效果,能够提供人们心情愉悦的满足感 。在喜剧表演中,为了达到搞笑效果,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重复 , 即将一个简单动作或是一句话高度重复后能营造出一种诙谐感,而“梗”同理,它符合一种心理节奏叫“失谐”,通过重复和制造差异来形成一种与听者预想的不和谐 , 从而达到一种娱乐轻松的氛围 。“绝绝子”“yyds”都是作为称赞之语,但加上重复的效果,这种夸赞就变得让人感到更加的真心实意了 。
而关于人际交往的技巧,“梗”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有人认为,随着“梗文化”的兴起,“语言贫乏症”随之而来,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好像更加低效 。但有研究数据表明,交际水平高的场合中,人们更倾向于说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话,在交谈中带“梗”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截了当的目的,只为了让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数据表明,如果人的一段话中有90%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就会让人感到愉悦 , 而占比没有达到50%就会让人觉得对话无趣、枯燥 , 因此一些高质量的社交对话就需要“梗”的掺入,同时聊“梗”也适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 因为即便是说了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也没有人会在意 , 反而会将其当成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手段 。
然而,“谈梗”也是有要求的,“老梗重复”“文词低俗” , 显然是无法激活大脑高密度的认知加工的,我们需要精准获取到大众的主要关注兴趣点,提高语言的修饰艺术 。
我们赞同在交谈中玩“梗”的喜剧精神,但同时也要避免沉溺于“躺平”的生活态度,我们所创造的网络文学、文化最终服务于生活,网络语言文化应当是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朝着积极面去发展的 , 提倡一种向上的、前进的价值观念 , 因此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用玩“梗”点缀重复式生活,但拒绝“咸鱼”式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