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方位词东南西北

方位词东、南、西、北连接起来用在一个句子中,早见于《礼记.檀弓》:“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 。”以后历代文学作品中,使用颇多 。有用在一句中的,也有用在两句或几句中的 。例如:
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南西北流 。”
【英语方位词东南西北】 白居易《盐商妇》:“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
王实甫《西厢.惊艳》:“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 。”
《 水浒》第四回:“智深大怒,指东打西 , 指南打北,只饶了两头的 。”
有的文学家还把东、南、西、北作为一种格式来铺写自己的文章 。例如:
《史记.苏秦列传》:“秦四塞之国 , 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陈毅《过太行山书怀》:“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 。”“东进抵渤海 , 齐鲁喜洋溢 。南进战苏皖 , 淮泗波涛激 。西征向郑洛,中原撑半壁……”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东、南、西、北和由它派生的词在各类典籍中出现广泛,但其词义系指方位 , 则是一致的 。
但有时不仅指明方位,还涉及到古代的制度和风俗习惯 。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因为秦汉时代室内的席位 , 以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又次之,西向为卑 。如果“南”与“北”,又是坐北向南的为尊 。例如:
《史记.田儋传》:(田)横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 , 其耻固已甚矣 。”“南面”就是“南向”,是人身的背在北方,面向南方 。古时称帝王“南面而治天下”,是与“北面为臣”相对应的 。所以《资治通鉴》中“赤壁之战》”,诸葛亮激孙权时说:“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家有时运用方位词东南西北作为艺术的描写手法以显示作品内容的生动活泛 。举几个例子: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i)突乎南北 , 哗然而骇者 , 虽鸡狗不得宁焉 。”这些方位词东、南、西、北,就不能讲得太死板 。这些方位词的变换,都是文艺性的描写手法 。“东市买骏马”也可以更换为西市、南市;同样鞍鞯也可能是在东市、北市买的 。“开我东阁门”的“东”,也可以掉换为“西” 。这些方位词是活的 。不明白文学上这种运用艺术的手法 , 对于方位词东、南、西、北的词义,就会机械地去解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