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梅姐姐”离开的第三天,想她还是想她 。蓝天白云和高温继续勤劳打卡杭州 。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今早9时不到,主城区实时气温显示已经达到34℃ 。9:18,市气象台今年第三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预计今天主城区全部街道和钱塘区大部分街道最高气温可达38到39℃,局部39℃以上,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
今早10时的全国前10高温榜上,一样望去全是浙江,金华更是热居榜首!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入伏三天以来,杭州人已经连续“喜”提了三个高温橙色预警+一个高温红色预警 。
杭州究竟有多热?昨天下午2时左右 , 天气小姐姐好奇地用一只河虾测试了一下杭州的热度 。只见小虾在太阳直晒的柏油马路上躺了15分钟之后,虾尾和虾须就开始变红了 , 半个小时后,整只小虾都肉眼可见地晒红了……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13:55??(在进行本次实验之前,小虾已经“投胎”了)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14:09??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14:26??(小虾最后回归鱼缸,喂鱼了)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目前看,相比昨天,今天会稍微“凉快”一点,但真的只有一点点 , 从39℃跌到38℃这样 。天气小姐姐又要啰嗦了,这两天还请大家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出门记得涂好防晒霜,如有必要,戴上帽子打个?。?物理防晒效果更佳!
再熬两天,就能“凉快”一周了!
今年的高温来的真不是一般的猛,出梅第一天就喜提39.5℃ , 昨天又喜提一个39.4℃ 。三伏天才刚刚开始,杭州人今年已经拥有了第15个高温日 。
自打入伏之后,杭州的气温就开始一路狂飙 , 昨天杭州的最低气温都有29.0℃,比前天的26.7℃高了2℃多,上午10时气温就已经逼近35℃高温线,比前天同一时刻气温高了1.4℃ 。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不过 , 老话说得好:“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市气象台预计,从今天开始,副热带高压就会进入一个减弱周期,只是减弱的幅度,开始不会太大,而且减弱的速度,刚开始也比较慢 。所以 , 大家还得再熬两天,虽然比昨天,今明两天气温会略微低一点点,但也就是低个1℃左右,人体感觉几乎是一样热 。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不过 , 今天开始大家会发现,天空的云略微多了,太阳晒在身上的火辣程度有所减轻了,因为副热带高压有所减弱,再加上北方冷空气也在蓄势待发,局部雷阵雨也开始越来越频繁,特别是14日有局部雷阵雨,不过你能不能被“局部到”还需要点运气 。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15日随着冷空气的到来 , 杭州将会有一次系统性的午后雷阵雨天气,到时候天气可能比较剧烈,短时暴雨、雷雨大风、强雷电都可能上演,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 。
这场雨水过后,气温也会直线下降,多少能凉快一点了!
16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外围还可能有台风生成,哪怕就算台风“胎死腹中”只形成台风胚胎,它的环流会有很多的水汽被输送到杭州,到时候天空云量会很多 , 杭州也特别容易下雨,
杭州可能会迎来近一周的“凉爽”天气 , 最高气温将跌到30℃左右 。
今年的台风都去哪里了?
经历连日的“烧烤”,大家是不是开始想着今年的台风都去哪里了,怎么还不来给炙热的大地降降温?
从气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台风确实有点“懒” 。中国天气网表示,据常年平均统计,1月至6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的个数4.1个左右,7月份台风生成个数在3.7个 。而今年截止目前只有3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少 。
不仅如此 , 常年平均看,6月下旬到7月上旬,也是初台风(该年度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后文同)最“扎堆”的时节 。但今年截至目前为止,也尚未有台风登陆我国 。
台风都去哪儿了?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分析称,台风生成少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 。台风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抑制了对流活动,缺乏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 。
但大家也不用为此着急,此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曾表示 , 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生成3个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少了1个 , 这仍在一倍标准差范围内 , 并不算特殊,且与厄尔尼诺没有直接关系 。预计盛夏7-8月 , 将有3-5个台风登陆我国,而常年同期为4.2个 。
虾在路上死了还能吃吗

文章插图
不过,根据预报,在本月中旬后期,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会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空出有利于台风生成的空间 。
目前菲律宾以东海洋上就有个热带扰动,未来可能会西移入南海继续发展 , 有可能会发展成今年第四号台风 。但由于它未来路径变数仍较大,有可能会靠近华南沿海 , 也有可能辅助水汽向华东输送导致华东的降雨较强,但目前看都存在较大变数,还需要临近再关注 。
但不管它来不来 , 17日之后,随着副高东退,南方这场持久高温都有望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