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 。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 。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 。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 。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 。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 。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 。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 。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 。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 。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 。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 。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 。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